水噹噹保養秘訣大公開 | 夏日玩水景點TOP10 | 省水達人教你小撇步
台灣人生活中充滿著各種「有水的詞」,這些詞彙不僅生動有趣,更反映出我們與水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從日常對話到網路用語,水相關的詞彙總是能讓表達更活潑,今天就來聊聊這些有趣的用法。
先來看幾個常見的「水詞」在台灣的用法對照表:
詞彙 | 字面意思 | 台灣用法 | 例句 |
---|---|---|---|
很水 | 水分很多 | 形容事物很厲害、很正點 | 「這家奶茶很水喔!」 |
放水流 | 讓水沖走 | 放棄、不管了 | 「這案子太難了,放水流啦」 |
摸魚 | 在水中抓魚 | 上班偷懶 | 「主管不在,大家都在摸魚」 |
潛水 | 在水下活動 | 在群組裡不說話 | 「他在群組潛水好久了」 |
說到「很水」這個詞,在台灣年輕人之間特別流行。原本是指東西水分多、不夠實在,但現在反而變成稱讚的意思。像是看到朋友新買的手機殼很漂亮,就會說「哇!你這殼很水耶!」完全顛覆了原本的負面意思,這就是台灣用語有趣的地方。
「放水流」也是台灣人很愛用的詞,特別適合用在想放棄某件事的時候。比起直接說「我不做了」,用「放水流」聽起來就沒那麼嚴肅,還帶點幽默感。記得有次同事遇到難搞的客戶,最後無奈地說「算了啦,放水流」,整個辦公室的氣氛都輕鬆了起來。
在職場上,「摸魚」絕對是上班族最熟悉的詞之一。雖然字面上是在水裡抓魚,但實際意思大家都懂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摸魚可以偶爾為之,太過分的話可能就會被主管「放生」了喔!這些「有水的詞」讓我們的日常對話變得更加生動,下次聊天時不妨多注意看看,會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用水來比喻各種情況呢。
1. 為什麼台灣人夏天最愛玩水?這些景點你一定要知道
台灣夏天熱到爆,動不動就35度起跳,不玩水真的會中暑啦!而且我們四面環海,從北到南都有超多玩水景點,不管是衝浪、浮潛還是單純泡海水,都能瞬間降溫10度。加上暑假小朋友放假,全家出遊首選當然是海邊或水上樂園,清涼又好玩,難怪每年夏天海邊都擠滿人潮~
說到玩水,台灣人最愛這幾種玩法:
玩法類型 | 熱門地點 | 適合族群 |
---|---|---|
海邊踏浪 | 墾丁南灣、福隆海水浴場 | 親子、情侶 |
刺激水上活動 | 澎湖吉貝嶼、小琉球 | 年輕人 |
秘境野溪 | 宜蘭南澳神秘海灘、花蓮慕谷慕魚 | 背包客 |
水上樂園 | 麗寶樂園、八仙海岸 | 全家大小 |
墾丁南灣根本是台灣夏天的代名詞,白沙灘配上湛藍海水,從早上9點就開始有人搶佔遮陽傘位子。北部的朋友如果不方便跑太遠,福隆海水浴場的沙灘音樂季也是每年必朝聖,邊玩水邊聽演唱會超嗨!澎湖的透明獨木舟最近超紅,划出去直接看到海底珊瑚礁,IG打卡必備。如果怕曬又想玩水,室內水上樂園像是桃園的埔心牧場水樂園,連防曬乳都不用擦,照樣玩到全身濕透。
野溪玩家最推宜蘭南澳那條,要徒步20分鐘才能到的秘境,海水清澈到像在泳池,而且人少很多。但要注意安全,有些野溪會有暗流,建議跟有經驗的朋友一起去。花蓮慕谷慕魚的天然滑水道超刺激,石頭被水流沖得超光滑,屁股一坐就咻~滑下去,在地人都偷偷玩這個!
颱風季節來臨,最怕家裡突然淹水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「2. 颱風天家裡淹水怎麼辦?教你5招緊急處理方法」,這些都是台灣人多年累積的實戰經驗,遇到狀況時千萬別慌張,跟著做就能把傷害降到最低。
首先最重要的是切斷電源,千萬不要覺得水還不深就大意!台灣潮濕環境下,插座進水很容易引發短路甚至觸電危險。記得要從總開關切斷,如果開關箱位置已經泡水,就別冒險去碰,直接打電話請台電處理。再來要保護重要物品,把證件、存摺、貴重電器往高處搬,來不及的話至少用塑膠袋層層包好,特別是電腦主機這種怕水的東西,我朋友上次颱風天就是沒先收好,結果主機板整個泡湯超心痛。
處理步驟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
1. 斷電 | 從總開關切斷,勿碰潮濕插座 |
2. 墊高家具 | 用磚塊或塑膠箱墊高10公分以上 |
3. 疏通排水 | 檢查排水孔是否被落葉雜物阻塞 |
4. 防水閘門 | 公寓住戶要確認大樓防水閘是否啟動 |
5. 拍照存證 | 受災情況要完整記錄方便後續理賠 |
當水開始漫進家裡時,快速墊高家具是關鍵!特別是木製家具最怕泡水,可以用裝滿書的整理箱或磚塊墊高,至少要離地10公分以上。如果是住公寓的朋友,記得去檢查大樓的防水閘門有沒有確實放下來,很多社區管委會都會在颱風來前提早作業,但自己還是要再確認比較保險。另外陽台排水孔常常被風吹來的樹葉堵住,拿支衣架或長夾子把雜物清掉,讓水排得快一點。
最後提醒大家一定要拍照存證!從進水情況到受損物品都要拍清楚,最好連日期時間一起記錄。現在手機很方便,多拍幾張不同角度的照片,後續要申請保險理賠或是政府補助都會用到。記得泡過水的電器就算看起來沒事也別急著插電使用,很多隱形損壞都是過幾天才會出現,寧可送修檢查比較安心。
3. 如何判斷自來水能不能直接喝?專家告訴你關鍵其實就在日常觀察中。台灣自來水公司雖然有嚴格淨水程序,但管線老舊或水塔清潔問題都可能影響水質,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判斷方法,讓你喝水更安心。
首先最直觀的就是「看顏色」,把水裝在透明玻璃杯裡,對著光源檢查。正常應該清澈無雜質,如果發現有懸浮物或微微泛黃,可能是管線鏽蝕或沉積物過多。另外「聞味道」也很重要,合格的自來水只有輕微消毒水味(氯味),若出現金屬味、霉味或刺鼻化學味,建議煮沸再飲用。
再來教大家簡單的「餘氯測試法」,這是水廠用來確保殺菌效果的指標。準備市售餘氯測試劑,滴入水中若呈現淡黃色(0.2-1.0ppm)屬安全範圍,完全無色代表管線中可能已滋生細菌。以下是常見水質問題對照表:
異常狀況 | 可能原因 | 處理建議 |
---|---|---|
水有白色混濁 | 空氣氣泡 | 靜置1-2分鐘會變清澈 |
淡藍綠色 | 銅管鏽蝕 | 避免直接飲用 |
黑色微粒 | 橡膠墊圈老化 | 檢查家中水管零件 |
刺鼻塑膠味 | 新裝PVC管釋放物質 | 放流10分鐘再使用 |
最後提醒要留意「季節變化」,颱風過後原水濁度升高,即使水廠加強處理,輸送過程仍可能受影響。這時建議多煮沸1-2分鐘,或暫時改用瓶裝水。住公寓大廈的人更要注意,每年至少檢查水塔兩次,避免成為細菌溫床。